Personal Information
More >>Associate Professor Supervisor of Doctorate Candidates Supervisor of Master's Candidates
Profile
副教授,博导,主要从事复合材料结构力学与优化设计方向的研究工作。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入选者(同年全国力学学科仅4人入选)、辽宁省力学学会理事、大连市青年科技之星、开云平台首页 “星海学者”人才培育计划星海优青层次、牛津大学访问学者。
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负责人(面上、青年)、基础加强重点项目课题(500万元)技术负责人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负责人等10余项科研项目负责人,负责的纵向经费超1000万元。获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、钱令希力学奖青年教师奖等荣誉和奖励。
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培养,提供实习、参与重要项目机会,多名毕业生入职腾讯、中国商飞、中航工业等企业,或在国内外一流高校/研究所继续深造。课题组组学术氛围浓厚,研究经费充足,国际学术交流频繁,欢迎具有力学、工程和材料背景的优秀研究生(硕士和博士)加入本组,也欢迎数学物理基础扎实的本科生来组内实习。
目前,已发表SCI检索论文40余篇,发表在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、Composites Part B、Physics Review Applied 等领域顶尖期刊,SCI他引1000余次,已授权美国发明专利1项,国家发明专利7项。有关复合材料板壳结构优化设计方法的一作/通讯论文,得到了相关领域D Cosgrove院士(美)、JN Reddy院士(美)、YW Mai院士(英&澳)、A Mouritz院士(澳)、YM Xie院士(澳)、L Ye院士(澳)、CH Wang院士(澳)、DG Lee院士(韩)、杜善义院士、卢秉恒院士、谭健荣院士、方岱宁院士、韩杰才院士、冷劲松院士、张卫红院士、D Hui教授(美,Composites Part B时任主编)、H Ronellenfitsch教授(美,MIT)、AJ Kinloch教授(英,Imperial College London)、Q Li教授(澳,The University of Sydney)等团队在内的,众多高水平研究团队的广泛关注与高度评价。相关优化设计方法与研究被评价为“有效的(effective)”、“系统性的(systematically)”,获得的优化加筋/夹芯分布构型被评价为“新颖的(novel)”、“分布规律被发现(distribution rule is found)”、“极具启发性(great inspiration)”,优化后的结构性能被评价为“卓越的(exceptional)”、“突出的(remarkable)”、“具有显著的增益(having significant benefits)”、“出色的力学表现(outstanding mechanical performance)”、“有吸引力的(attractive)”。
积极服务大推力航天发动机、两栖特种车辆等国家重点发展型号装备,针对发动机主传力结构、碳纤维加筋车身结构等轻质薄壁板壳结构设计瓶颈,开展科技攻关。建立了大规模轻质加筋板壳结构优化模型,发明了若干主承载结构构型。我国液体火箭发动机型号总体所书面评价:优化设计构型相较初始设计减重约34%,“为单个发动机减重超200kg”,“有力支撑了大推力液氧煤油发动机研制,实现同级发动机推重比世界领先”。相关设计方法与应用受邀收录在胡海岩院士领衔的教材《力学工程问题》,以单独章节专门介绍(23页)。
Representative Works
Educational Experience
Work Experience
Research Focus
- 仿生优化设计
- 复合材料结构力学